■ 向丹萍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女明星佟丽娅近日在直播视频中描述了自己每天宅在家里“至少半个小时”的室内跑步。 为了“看起来更苗条”,她还将跑步时间延长到了40分钟。 同样,跟着健身视频,在家工作的北京公司员工王兰这几天每天坚持做半小时瑜伽。 COVID-19疫情期间,像这样的“云健身”已经成为很多女性的日常。 必修课程。
防疫期间,由于人们无法外出,居家运动热潮席卷全国,足不出户的线上“云健身”模式也开始流行。 抖音发起“线上健身”挑战,一些奥运冠军、体育明星通过视频分享健身心得; 直播健身课程琳琅满目,多种运动类型可供选择,甚至还有“全家老少”的全套家庭健身课程,无论是专业体育媒体还是综合视频网站,到处都有“云瑜伽”、“云舞蹈”、“云跑步”等健身话题。 在线健身模特的流行,让很多中国女性足不出户也能保持身材、美丽。 是的,这也为国内家庭运动的崛起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疫情之下,居家锻炼、“在线健身”风靡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普遍呆在家里,避免前往公共场所。 疫情强烈提醒人们免疫力在抵抗病毒中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运动是否得当、得当,不仅与兴趣爱好有关,还与抵抗病毒的能力有关。 即使宅在家里,也应该想办法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某体育用品公司CEO谢良凯表示,徒手健身对于运动“新手”来说非常困难。 在家锻炼通常需要辅助健身器材。 一方面,普通人徒手很难掌握运动的范围和量。 另一方面,这也很容易。 使人失去徒手练习的兴趣。 例如,一对小哑铃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表现。
国内几大体育用品及健身器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春节前疫情爆发至今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跑步机、椭圆机、瑜伽等家用体育用品及健身器材的销量垫子、哑铃较往年明显上涨,部分电商平台上的家用体育用品、健身器材已出现供不应求甚至断货的情况。
与此同时,随着疫情期间健身房、体育场馆的关闭,人们的健身环境和健身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不少依托互联网的云健身平台做出了新的尝试,推出了多种在线健身课程。
例如Keep、超级猩猩、乐客等健身平台都推出了在线直播课程。 Keep总经理李新艳表示,防疫期间,Keep主要采取了三项行动:一是联合多家机构、健身专家打造线上直播大集合,形成“大课表”,鼓励更多人参与。 在家锻炼; 二是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开发推出《居家防疫健身指南》专题,打造7天训练计划,免费向所有用户开放; 三是启动“健康运动联盟计划”项目,为企业员工居家“云办公”提供在线运动支持。
您还可以在家上体育课,通过视频报到随时在线交流
从2月17日开始线上学习,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中生小帆每天开始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包括仰卧起坐、立卧撑跳、腰腹训练等。原地抬腿。 对于跑步、坐排球等十几种运动项目,还需要拍摄锻炼视频并发送到微信群。 老师会对每个孩子的动作一一进行点评和指导。 为了让孩子们在家延长上学期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备战即将到来的中考体育统考,学校三年级体育组老师亲自指导演示并录制不同项目、不同类别的不同运动视频,并将学生的锻炼计划分解为每周、每天的细节,真正做到“停课不停练”。
随着“云健身”需求的增加,一些体育媒体平台、综合视频平台也通过与健身机构、媒体、体育管理部门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健身节目和资源。 例如,阿里体育联合优酷少儿推出“在家就能上的体育课”项目。 自2月初启动以来,该项目已与国内体育研究机构、体育明星、体育培训机构等100多家合作伙伴合作,推出体育课和直播课。 有近400款游戏,全平台数百万人参与。 目前,项目还升级了“世界冠军直播课堂”,继续为家长和孩子提供运动健康服务。 苏宁旗下PP体育还推出了“名人健身公开课”、“30天减肥计划”等项目,帮助用户在专业指导下在家科学锻炼。
为加强市民居家健身的科学指导,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还开展了防疫期间科学健身方法的“居家健身动起来”公益推广活动,鼓励体育从业人员、健身专家、社会体育教练员等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分享简单、科学、有效、适合家庭练习的科学健身方法,并通过“北京健身中心”、“北京社会体育教练员”等平台向公众发布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和优酷上推广武术健身运动、瑜伽、空竹、花棍等健身方法。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健身意识的觉醒,“云健身”新业态近年来逐渐流行。 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人的运动健身方式正逐渐从无工具健身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 在线健身客户数量从2014年的1040万人大幅增长至2018年的1.26亿人。
李新艳表示,从长远来看,人们在防疫期间养成的运动习惯将会保留,定期运动有望成为常态。 这或许是未来体育产业的一个新的引爆点。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也认为,疫情或许是在线健身行业加速发展的福音,未来在线健身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尽管健身直播等方式风起云涌,但其内容仍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德胜建议,应加强家庭体育研究,体育、教育、卫生等部门配合“互联网+体育”平台,建立家庭体育家庭运动与家庭健康指导体系尽快建立“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数据库,为家庭成员科学健身提供多元化精准指导,鼓励相关行业部门开发符合市场的多元化健身产品以及家人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