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往中,掰手腕的互动不仅能增进气氛,还能展现个人的力量。然而,当我们将此与专业掰手腕运动员进行比较时,情况便变得更加复杂。这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健身者面对顶尖的腕力选手,他们的手是否会被轻易捏碎?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握力的好奇心。

掰手腕运动员们无疑拥有强大的腕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同样擅长握力。可以这样说,握力和腕力是两码事。在2019年世界掰手腕大赛中,这一场比赛已经拉开帷幕,并且经过初轮竞技,我们得以见识到这四位顶尖选手的握力表现。

首先,我们有30岁的康加巴耶夫(Kydyrgali Ongarbaev)。他的身高达到了203厘米,而体重则是112公斤,大臂围40厘米,小臂围37厘米。测量显示,他的握力为81公斤,只是他没有全力的使用,因此实际上的握力更具潜能。

接着,是34岁的埃弗根尼·普鲁德尼克(Evgeny Prudnik),身高184厘米,体重105公斤。大臂围44厘米,小臂38厘米。他展示出118公斤的大型握力建立了自己的实力的证明。

接下来,是24岁的小伙子维塔利·拉莱丁(Vitaly Laletin)。他的身高186厘米,体重100公斤,大臂围44厘米,小臂37厘米,以其卓越的速度从八强晋级。测量结果显示,他能够承受122公斤左右的巨大力量。

最后,我们还有32岁、191cm高、170kg重的大块头勒万·萨金纳什维利(Levan Saginashvili)。他拥有一腰围60cm、一小臂50cm,使得他在这一领域成为佼佼者。在测试中,他展示出了127kg的大型抓举能力,这使得他成为了最受瞩目的选手之一——甚至比著名的手法艺术家丹尼斯还要魁梧许多。不过,由于丹尼斯因伤退出了今年比赛,所以无法直接进行对比。(注:左图为勒万右图为大家熟悉但因伤病退出本届比赛的是丹尼斯)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的比较,不难发现这些专家级别掰手运动员虽然具有惊人的力量,但并非所有方面都超群。此外,最出色的体重与肌肉比例转换能力属于维塔利,此指标达到1.2倍,为上述五个人中的最佳表现。而对于普通健身者来说,要想提升自身的手部力量,最有效果的是硬拉、农夫行走和引体向上的训练,而深蹲和卧推等基本锻炼似乎并不能显著提高抓物能力,从而导致不同健身者的差异化程度进一步扩大。

总结来看,对于那些专注于锻炼抓物技术的人士,在面对相同体积水平的人类攀岩选手时可能不会显著落后。但当他们遇上这些庞大的怪兽,那些柔软的手部结构可能会感到极度疼痛。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你或许会觉得自己很安全。但请记住,一旦你涉足这种活动,你将不得不面对真正令人生畏的地球巨人。你是否准备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