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举重强女版“神奇的福地”再集结——国家女子举重队与安徽石关基地的故事

从“非典”到“新冠”,这片净土是“庇护所”,更是“神奇的福地”。长达17年的时间里,石关基地成为国家举重队“冠军的摇篮”,“来这里准能长成绩”的传说不胫而走,这里也美名远播。

国家女子举重队在2003年遭遇了瓶颈。“队员们练得不错,但测验中找不到兴奋点,大家总结认为是在北京闷了太久,所以决定出去调节一下,转换一个环境。”带着训练小组来到石关基地后,他们发现这里气候很不错,夏天非常凉快,但是环境很荒凉,“住房的墙皮下雨都发霉,会有裂缝。床垫也发霉了,出太阳就要拿出去晒。”

六七月份时逢梅雨季节,大别山腹地有蛇,“我们住在湖边一栋摇摇晃晃的楼上,非常潮湿,蚊子像轰炸机一样隔着裤子都能咬。训练馆四面通风,当时周边没有开发出来全是深山老林。”条件艰苦到了张国政快要崩溃,他找到陈文斌说自己头疼。“张国政说这里是亚高原,其实是他一看条件这么差想跑,也想家了。我安慰他说这里海拔才800米,不算亚高原,我们既来之则安之,再待一周看看,以训练效果为衡量标准。”

就这样,“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第一周用来适应环境后,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时队员们发现变化,从此他们在大别山训练,每次下来成绩都会有所提高。下山之后,他们参加了当年9月在秦皇岛举行的亚锦赛,每个人都冲到了世界纪录。

善于总结的陈文斌,将这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苦环境下训练的转训经历分享给了全队,“我们来这里不是享受的,吃苦吃得有滋味,有什么好结果,就甜多啦。”随着国家举重队从石关基地走出越来越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这里的声望更加响亮。

转眼17年过去了,这片土地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运动员和教师权力的成长和辉煌。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以一种独特而坚韧的情感被记忆中永恒化,只因为它承载着无数个汗水、泪水、血液与梦想。

远离都市喧嚣的大别山腹地,是一个修身修心之所,无论是古木参天绿树荫浓还是碧溪缓流,都让人感觉心灵得到洗涤。在这个地方,每一步都是向前,一切都是为了那遥不可及但又那么明确目标——成为世界最好的自己。

今天,当国家女子举重队再次踏上了前往这片净土之旅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复杂:既怀念那些曾经共同度过的人生篇章,又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这是一段故事,也是一种情感;这是一个地点,更是一种精神;这是过去,更也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