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人来说,运动带来快乐感。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运动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尤其是那些身材肥胖的人,他们宁愿承受他人的讥笑和自我价值感的丧失,也不愿意去减肥。换句话说,他们更倾向于忍受精神上的折磨,而不是面对身体上的痛苦。

安伯林是一位25岁的胖妞。在20岁时,她体重达到了167公斤。她开始减肥,这是受到其他减肥者的鼓舞和需要缓解精神压力的结果。安伯林希望能像其他网友一样,通过记录自己的生活日志来分享她的减肥经历。于是,从2013年开始,她用视频记录了自己5年的减肥旅程,但最终她比5年前更加臃肿。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安伯林尝试过跑步、深蹲、快走等运动,并且主要依靠饮食控制作为她的瘦身方法。不过,尽管如此,安伯林并不能坚持下去,因为她无法忍受身体所承受的痛苦,每当甜食出现在眼前,她就难以抵抗地多吃几口。在最近的一次视频日志中,安伯林情绪崩溃:“我很难克服这些消极的情绪。当它们袭来时,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无光。我过得非常不开心,不仅晚上睡觉的时候喘不过气,而且有时候会感到恐惧和无助,只能默默地流泪。我害怕有一天我的精神会因为疲惫而崩溃。”

然而,我们可以认为安伯林的情况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但现实中还有很多人在努力瘦身却反而越来越胖。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真的无法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呢?笔者认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文化现象,那就是喊口号式的减肥并不一定伴随真正的心理挑战。许多正在努力瘦身的人们其实并不因此遭遇到正常生活中的显著影响,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视之为可有可无的事情,与心理上承担到的困扰相比,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力。

精神上的痛苦与身体上的痛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进行运动瘦身期间,你可以明显感受到那种呼吸困难以及心跳加速的感觉,同时肌肉酸痛也是常见的问题。而在控制饮食方面,你会有强烈渴望糖分的错觉两者叠加在身上,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很容易动摇。你应该继续做运动吗?你应该吃还是不吃?这让人们陷入了纠结之中。

当一个人因其体型变得生活出现问题时,那种精神上的折磨就会立即占据他的全部注意力,使得他渴望快速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就会不断权衡两个选择:一个是接受运动带来的疼痛;另一个则是在享受美食带来的舒适。一边是健康,一边又是一些疾病导致的心理状态变化,让人们不得不做出决定。

最后,在追求健康过程中,你认为谁更难以忍耐——是那份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情感挣扎与身体所遭遇的剧烈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