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北方的风呼啸着,带来了刺骨的寒意。我亲身体会到了北方风的厉害,它不仅冷得让人打哆嗦,还夹杂着沙尘,让人感到喉咙干渴、头晕脑胀。秋冬季节在户外锻炼时,我们必须格外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低温环境下我们的体温调节功能会更加明显。当感觉到寒冷时,神经系统会向身体发出信号,让我们产生颤抖或是末端血管收缩,以增加新陈代谢和肌肉收缩力,同时减少皮肤血流。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坚持冬季锻炼的人,其抗寒能力通常比普通人强,而且冬季运动还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对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
当天气转凉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哪些生理反应呢?
肌肉功能下降。在低温中为了防止体温下降,肌肉血流量减少,使得肌肉收缩速度和能力大幅度降低,因此在同等强度运动时,更容易疲劳。
代谢比例上升。在冷环境中运动,肌肉使用糖类代谢比例增加,使乳酸积聚加剧,加速肌肉疲劳。
换气量增加。为了达到相同性能水平,在冷环境下的运动需要更多能量,从而导致换气量显著增大,并对心肺循环造成额外负担。
呼吸道不适。在较强烈运动状态下常采取口腔呼吸,当空气温度过低于正常范围(26-32℃)时,可引起呼吸道不适。
为了在寒冷天气中有效地进行锻炼,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准备:
充分热身:在冰冻世界里跑步之前,要比平常多做热身活动,以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和能量输出。
保暖与逐渐调整:确保穿戴合适保暖衣物,并逐步提升到平常训练强度。
忽略不了的水分补给:因为汗水稀缺而忽视了饮水,这将使你更快疲惫。保持充足的水分与电解质补给至关重要。
运动后的保暖:完成激烈活动后,即使有出汗,也应迅速更换干燥衣服以避免受凉。
面对自然界,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之处。通过健身来尊重自然规律,无论年轻还是老迈,都应当把健康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