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揭开这层神秘面纱,我们首先需要明白“拳头”的力量是如何产生的。骨骼并不能产生任何力量,只能算是一个架子,必须在肌肉的带动下才能发生移动,甚至是打出一记重拳。所以肌肉才是真正的“发动机”。
肌肉产生力量的大小主要受肌纤维横断面积、类型以及神经对肌纤维调控能力等影响。那问题就来了,如果一个人拥有和老虎一样粗的“胳膊”,谁的肌肉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呢?极减健身找到了一个相关实验研究。
为了弄清黑猩猩到底有多强壮,美国科研人员对黑猩猩腿部骨骼肌纤维进行了研究。经过测量最大等长收缩力、最大缩短速度等指标,发现它们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致相同。而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黑猩猩肌肉比同等大小的人类强壮1.35倍。
如果老虎和黑猩猩相似且在同等粗细的情况下,老虎体内能够生产出的力量并不比人大到哪去(主要由于快肌占比高而导致更大的优势)。然而,还要考虑另一个重要因素——骨骼对力的限制。遗憾的是,大多数动物存在很多限制性的“费力杠杆”,这会很大地限制了实际可用的筋力。
举个例子,有喜欢健身的人,他们的手臂弯曲时围度可能与他们的小腿一样粗,但他们用50公斤杠铃做肱二头弯举可能感到困难,而却可以轻易踮起脚尖,这意味着小腿产生了一样的重量。这表明了相同粗细下的筋力差异为什么那么巨大?
这一悬殊差距主要归功于骨骼结构。“费力杠杆”虽然省距离(你的拳头可以运动得很宽广),但同时也意味着使用更多活力的代价(你用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没有完全有效利用)。反之,“省力杠杆”则省去了大量活力建立起来那份威猛(你的拳头只用一次就停止)但同时也牺牲了空间范围(例如踢起脚尖)。
以这种方式,在加上这些装备后的冲击效应,将让这种差距被放大至几倍甚至十几倍。如果人与老虎各打出一掌,并且都能在物体上形成相同程度阻止其前进,它们所施加出来的一次性作用力的总和将取决于质量、速度以及时间长度。在这样短暂而具有类似的特质情况下,可以假设行动过程持续时间相近。此后,就按照冲击公式F=mv/t计算最终结果,其中F代表推拉或扭转力的总值;m为质量;v为物体未被阻碍时速度变化率;t为作用时间长度。在该条件下,由于作用时间相当紧凑,不妨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参数都是基本相同。这便使我们能够合理推测当两者的腕部呈现均匀尺寸时,其每次敲击效果应该接近平局,并非绝然不成比例,因为尽管如此,对手仍旧无法抵御此攻击。但若排除这一条件,则根据之前提到的乘积关系规则表明,即便是在比较普通男性的情况下,用来构建整个行为精确评估计算给出的结果显示即使是在平均状态下,也不难预见它显著超过常见男性水平,而且可能达到较高数量级—从10倍开始逐步向上累计增长直至20,30,40…直到1000%或者更多!
最后,或许本文还存在许多需要指正的地方。但对于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特别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