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上的中国举重队,书写了一段让世界震撼的力量传奇。38枚奥运金牌、522枚成年世界锦标赛金牌,710次打破成年世界纪录,1100多次创破各年龄段世界纪录。这40年的霸主地位,让人不禁好奇:中国举重队如何在欧美选手擅长的纯力量项目上称霸?

答案可能在于“严精细实”的科学训练。每周六天都在训练,每天多少训练项目、每项多少组数多少次数,都被记录得一清二楚。这是每天训练结束,中国举重队每名队员都要认真手写的训练日记。一周到十几天可以休息,但集训永远是中国举重队的一部分。

但实际上,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却有着精细化拆分和专业化要求。从前蹲、后蹲、架上挺、高抓、高翻、宽硬拉、窄硬拉等十几种不同的训练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要求。在技术和力量完美结合中才能做到举重若轻。

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举重强调体能训练重要性。尽管过去人们认为举重本身就是个体能项目,但现在已经认识到,它同样需要小肌肉、平衡、核心稳定性等方面的支持。而且,在东京奥运会延期前的前半段,国家级别运动员甚至将体能占比提高到了70%以上。

此外,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深入推进了基础体能与专项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了整个人才素质提升。此外,还实现了科学参赛,与对世锦赛和奥运会比赛规律把握更加清晰,使得团队能够在大赛中少犯颠覆性错误,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科技助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科研监测实验室和机体恢复实验室中,一系列高科技设备,如微压氧舱加压冷疗脉冲加压漂浮舱等,为运动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而来自世界各地注册物理治疗师整骨师脊椎指压治疗师及其他专业人员共同构成了强大的康复团队,他们为运动员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方法,以减少受伤风险并缩短恢复时间。

最后,由于反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的标准一直是中国舉重隊嚴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检查,都保持着极高警惕状态,对此所有成员持有一致态度,即使是在休息日,也需提前申报行踪,以确保没有任何潜在风险影响比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