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进的淡水石斑鱼和罗非鱼有着一些区别。首先,两者属于不同的科属。淡水石斑鱼学名为花身副丽鱼,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而罗非鱼则是从非洲热带地区引进的,常被称为非洲鲫鱼。在生物分类上,它们都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但具体到慈鲷科时,他们各自隶属于不同属。
其次,从形态特征来看,淡水石斑鱼体型呈纺锤状,上位口头部两侧各有8条黑色纹路,其胸鳍较淡腹鳍、背鳍和臀鳍皆有黑色条纹,并且尾鳍的黑色条纹与身体垂直相对。而罗非鱼呈长椭圆形,有高而扁的背部隆起,腹部略圆,其背鳍发达具有10余条棘片,腹鳍末端伸至尾尖附近,其臀鳍与背鳍对应,而尾尖钝圆形,在体侧及尾鳉上覆盖着多道横向网状斑点。
再者,从产地分布来看,不同区域也有一些差异。淡水石斑魚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国家如尼加拉瓜、洪都拉斯以及哥斯达黎加等地的溪流河流湖泊;而罗非魚则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由于它适应性强并具备快速生长繁殖力强等优点,因此已被广泛种植。我国自1956年及1957年分别从泰国和越南引入后,它们现在可以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方找到或进行养殖。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它们在生活习性的差异。首先,对温度敏感度方面,不同环境下它们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对于淡水石斑魚来说,最适宜25-30℃左右之温暖条件,即使低至20℃时食欲减弱,更不用说15℃以下之环境,这将导致其失去平衡甚至死亡;而对于罗非魚来说,最适宜28-32℃之间温暖湿润条件,并能耐受10-40℃宽广范围内之环境变化,只要低于8℃即可能造成死亡。此外,他们都是杂食性生物,对植物类食物更偏好,但同时也摄取浮游动植物、小型昆虫以及甲壳类动物等其他类型食品。在氧气需求方面,虽然他们都不要求极高氧量,但罗非魚表现出了更好的耐窒息能力,可以在0.07-0.23毫克/升之间存活,而这对于其他许多水生生物来说是一个危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