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2-24 当年曾经开遍大街小巷、创造全民习武风尚的武馆行业如今却是一片沉寂,北京现存百余家武馆中,大多艰难维持生计,入不敷出。在传统武术精神与市场化潮流之间左右摇摆的京城武馆行业到底现状如何?究竟应该怎样突出重围?
传统武馆
武馆经营理念亟待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共有大大小小百余家中华武术馆、武校,然而能够在北京小有名气的却屈指可数。坐落于柳荫公园的北京华夏功夫馆算是目前在北京软硬件设施较好的武馆之一,在业内颇有人气。作为功夫馆的馆长,何松涛虽然充满了对于中华武术的感情,但谈及武馆的产业化发展仍然十分苦恼。
“坦白说,我们武馆现在还处于赔本状态,而且预计在未来几年都不会挣钱。”豪爽的何松涛丝毫不隐瞒目前武馆的发展现状。他向记者介绍道,华夏功夫馆是一家注册资金为100万、成立不到一年的武术文化公司,主要业务是武术培训和中华武术文化的推广普及,培训对象以青少年及老年人为主。
何松涛表示,虽然华夏功夫馆目前来学习功夫的人数不少,但高昂的场地租金和运营成本还是让自己倍感压力。“我成立武馆的目的其实很明确,第一就是推广传统中华武术文化,第二才是在此基础上盈利。”何松涛介绍道,不光是华夏功夫馆,实际上大部分的北京武馆都是和华夏功夫馆一样的经营模式。目前功夫馆每年的投入达到了150万元,而武馆的核心收入还是武术培训,但是依靠单一的培训业务根本无法收回成本。何松涛算了一笔账,前来学武的会员基本上是按照课时来收费的,平均每节课一个半小时,费用为50元,去年全年收入仅仅30余万元,与巨大的投入相比,这点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面对如此窘迫的生存状况,何松涛也在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在他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武馆经营理念。“在我接触的很多武馆中其实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武馆仍然是以传统的武术精神作为经营理念,对于市场的东西考虑的并不是很多。”何松涛介绍,很多的武馆坚持将中华武术的推广宣传放到第一位,在武术的传承上还是传统的师徒代代相传,而且大部分武馆虽然成立了公司,但在如何商业化操作上知之甚少。“这也是个矛盾,一方面要生存,另一方面又不放弃传统观念。这是武馆无法发展的重要原因。”何松涛说道。然而他同时表示,他更看重宣传推广,盈利永远是放在第二位的。“我办武馆的初衷就是为了推广中华武术,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推广,因此不在乎前期赔钱,而且我认为如果能通过推广打开青少年武术培训这一市场,这将是此类武馆颇为巨大的盈利空间。”
面对市场上日益红火的跆拳道、健身馆,何松涛也考虑设立相关的快速盈利项目,在今年暑期,功夫馆就开办了女子防卫类功夫特训班,吸引了众多女性白领光顾,收入也很可观。虽然在同类传统武馆中,华夏功夫馆已经开始了市场化探索,但何松涛认为路还很长。“我们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在市场化的今天传统武馆肯定要经历改革,我们也在不断摸索。”
企业化武馆
市场效益带动武术文化传播
北京颐生咏春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则是一个完全另类的武馆,而其创始人王志鹏也是京城武馆界商业化运行探索的先行者。“首先,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个企业家。”王志鹏坦率地向记者表示,在现阶段他更愿意别人将自己的武馆看成是一个市场中需要发展的企业。这家创立两年的咏春拳武馆与一般的公司毫无两样,坐落在繁华地段,租用高档写字楼,设立了完整的市场营销、推广部门,而这里的会员大多是中层白领,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为什么武馆就必须是要苦学若干年才有成就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像健身房和跆拳道馆一样,让消费者满足对于娱乐和健康的需求呢?”王志鹏向记者说。
王志鹏对于武馆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在他看来,武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必须学会适应商业化需求,在生存的基础上谋求对于武术精神的推广。“武馆也要生存,只有先活下去才能发展,我的理念其实和传统武馆正好相反,盈利是第一位,第二才是在盈利的基础上弘扬武术文化。”王志鹏介绍道,自己的武馆现在针对白领消费人群提出了“武术+健康”的理念,在他看来现代社会中的武术精神应该大众化、普及化,而不是一味地让所有人追求武学的高境界。“其实普通人对于通过武术成为高手毫无兴趣,现代人更希望通过武术锻炼身体,调节精神状态,因此在这里我不断地告诉消费者,只要你通过在这里学拳获得了快乐、锻炼了身体就达到了目的,如果你想在我们这里练成高手,那最好去投奔大师,我更希望这里成为大众享受武术的一个场所。”
王志鹏的武馆现在年收入超过百万,维持生存绰绰有余,王志鹏目前在北京已经开了两家分馆,而且正在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商业化模式推广咏春拳法。王志鹏认为,中国武馆应该更多地学习“美国职业拳击联赛”这样的体育产业,首先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培养忠实的消费群体和爱好者,形成一个稳定的需求市场,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动武术产业的发展,培养一批身价不菲同时技术出色的武术选手,这些选手同时又会带来极高的商业价值,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推动武馆产业发展,同时促进中华武术深入百姓长久流传。”王志鹏向记者表示,目前武馆正在谋求转型,不久会把中医疗养和咏春拳结合起来,核心理念将强调习武健身,将“健康”作为当下武馆发展的主打理念。“这符合都市人的消费习惯,能为武馆带来稳定收益。”同时王志鹏表示,当武馆通过市场得到充足资金以后,就会反过来开始咏春拳术的推广。“生存解决后,我们会尝试举办咏春拳大赛,投入资金培养咏春拳人才,这才是最为实际的武术发展之路。”王志鹏说道。
专家意见
中国武术产业化任重道远
中国武术产业化该如何进行?对此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何文义认为,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不振其实也是整个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的一个侧面。在体育业整体没有形成产业化氛围的前提下,中国武术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何文义向记者表示,中国武术产业要发展起来,关键的一个因素是要培养起足够的相关产业消费人口。“简单地说就是要有一批忠实的粉丝和支持者,就好比美国的NBA,几乎每个美国人都是NBA某支球队的忠实粉丝,只有形成了类似NBA球迷这样的群体才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消费和生产。实事求是地讲,有多少中国人真正肯为武术去掏钱?而且就算想掏钱,我们又能买到什么呢?NBA有球衣、明星签名产品、吉祥物、音响视频产品等完整的产业,武术有什么呢?”何文义表示,由于产业发展不起来,就导致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相关人才培养、武馆建设中去,各个武馆忙于维持生计,根本无心考虑培养人才。
此外,何文义表示,武馆经营理念的落后也是重要的原因。“现在很多武馆把自身发展的希望都寄托到了政府的身上,总是希望政府能够多加扶持,能不断投钱,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国家资源有限,而且国家要想支持某个产业发展,也是要到这个产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然后通过国家的相关扶持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因此不要把国家的支持当成救命稻草,关键还是要依靠自身在市场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要转变观念。”何文义还认为,中华武术过于重视培养顶尖人才,忽视了武术在大众中的普及。“现在的武术协会和武校,包括武馆都很重视培养出一两个高手,往往集中了全部资源培养出来的这些高手除了能够在比赛中获奖以外,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效应。”何文义表示,要考虑如何在大众中普及武术,因为大众才是产业发展最主力的推动群体。
另外,武术产业从业者还要学会在市场经济中做出更多有创意的东西。“武术也可以是很时尚的活动,例如跆拳道就很时尚,也很会包装。跆拳道有漂亮的练功服、完整的等级制度,这些都能吸引大众参与。而我们的武术缺乏创意,不懂得如何紧跟时尚,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小文化圈子里,这是无法在市场上发展的。”何文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