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通过健身不仅追求身体健康,还渴望强大,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会不断增强,最终达到碾压普通人的境界。然而,现实往往与梦想有所出入。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美好的愿景并非易事,因为身体的生理机制限制了这种长期增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人们体能确实有所提升,但这主要是由于骨骼肌的增强。例如,一般认为抗重训练能够使肌纤维变得更加发达,而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也可能得到提升,使得运动协调性更佳。但是,即便如此,如果我们坚持锻炼五年甚至十年以上,上述提到的这些能力是否会持续上升,并最终达到“碾压”普通人的水平?答案并不简单。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肌纤维不会按照固定的速率一直成长下去。激素水平、肌纤维类型等因素都会影响这一过程,使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增粗速度越来越慢。这一点可以用FFMI公式来估计一个人在某个时点后的潜力。此外,由于神经细胞高度分化,它们通常被认为无法再获得新的功能,而且信号传递速度也很难显著提高,这意味着神经对肌肉募集能力可能很快就遇到极限。

其次,在实际训练中,不同类型运动之间存在互相干扰,如耐力和力量训练间的冲突。如果这种干扰直接反映到了体型上,那么结果将是两极端如马拉松跑者和举重选手无法同时成为世界冠军。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很难看到既擅长耐力项目又擅长力量项目的人出现。

最后,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健身上的效果也有明显差异,对于30岁以上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付出更多才能期待体能有所提升。而想要持续体能增长不仅要考虑培训方法,还要面对自然衰老带来的体能下降问题。

综上所述,只凭10年以上的健身就能“碾压”普通人吗?答案是不完全相同,但这取决于你是在哪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取得优势。此外,更重要的是考虑效益问题:随着时间延伸,每一次进步都变得越来越困难。假设前5年的努力可以实现80%效果,那么即使再多5年的训练只能增加20%,你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吗?

让我们以一个真实案例为例:Jan Kares自16岁开始每隔一天进行引体向上,每次4小时,现在45岁,他已经连续30余年做引体向上。他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引体向上的记录,可以说达到了超凡的地步,但是他仍然远未达到专业攀岩者的标准深蹲成绩。不过,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超越平均水平,你只需投入几年的努力;但如果你追求极致,那么10年绝不是太久远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