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遇到过一些人,他们对健身有着极高的热情,甚至在做梦的时候也会想起锻炼。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将双手紧握成拳,血液循环加快,睡意全无,这种体验说明他们对于健身真的充满了激情。
最近,我和几个朋友聊起健身的话题,我们发现大家都开始尝试“佛系”健身的方式。那些曾经每天必须去健身房的人,现在变得更加悠然自得,这让我感到惊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我决定先分享一下我的朋友们的情况,看看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鸣。
我的朋友A目前还是大学生。他在上大学之前就像其他学生一样,只关注学习,以便能够考入理想的学校。但是,当他上了大学后,他被网上的健身达人吸引开始练习街头运动。这项运动不仅可以让身体更加灵活,还能学到一些装模作样的小技巧。这些特点非常符合90后的个性追求,所以A开始了自己的健身之旅。
然而,由于街头运动更偏向于体操,其训练方式与传统器械不同,对新手来说受伤的风险相对较高。在这个过程中,A确实受过伤,但为了学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没有放弃,即使在梦中也时常幻想自己能够做出俄罗斯挺举这样的动作。不过,在期末考试结束后,他意识到自己花费太多时间在锻炼上,而不是专注于学习专业知识。他反问自己,如果能够学会某个动作,但这并不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A选择了“佛系”式的生活,有时间就会去锻炼,不再追求那些难以实现的目标。不论能不能学会新的技能,都随缘而已。
另一个朋友B是一个系统地进行2年有余的心肺训练的人,所以他的肌肉量很大。他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就是对于喜欢的事情会表现得异常狂热,对于不喜欢的事情则表现出强烈排斥。这一点一直持续到了他毕业之后。
当我们再次谈及他的健身计划时,B表示,从他搬到上海工作以来,每天都忙碌至极,只是在周末或者突然想到要锻炼的时候才去参加一次。我注意到了,他已经无法保持过去那种精力充沛和积极向上的状态。当年的冲劲早已消失无踪,现在他的态度就是坚持基本健康即可,不再追求低脂肪率或肌肉量增加。而“佛系”的概念恰好适合现在的大多数人,因为它不会占用大量时间,也不会消耗太多精力,更不会导致过度损伤,却能带来轻松的心态、规律生活和健康身体。不要求变得特别,就像打卡一番跑步机,让汗水留下痕迹,用这样的方式保持健康就足够。这或许就是“佛系”健身所代表的一种生活态度。你现在是不是也逐渐走上了这一条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