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的道路上,有些人似乎总是梦想着更多的力量和完美的体型,即使是在沉睡之中也难以摆脱这些理想。然而,近期我与一些健身爱好者交流后发现,他们开始采取一种更加轻松自如的健身方式——“佛系”健身。那些曾经每天都渴望锻炼、不愿错过任何一刻机会的人,现在却选择了这种更为平和的心态,这让我感到意外。
我想先分享一下两位朋友的情况,以此来引起大家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我的朋友A目前还是大学生,他本科就读。在进入大学之前,A就像大多数学生一样,全心投入学习,只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上大学后,在网上的某些健身达人的影响下,A开始喜欢上了街头健身。这项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他练出灵活性,还能学到一些装饰性的技巧,这些特点正符合90后的张扬个性,因此A开始了他的健身之旅。
由于街头健身侧重于体操训练,与传统器械训练有所不同,对新手来说受伤风险相对较高。我亲眼见证了这场景:即便面临这样的挑战,A依然坚持不懈,因为他渴望掌握一个别人无法做到的技能。他甚至在梦中也会模拟自己成功地执行俄罗斯挺举动作。然而,当期末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时,我才意识到,他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在锻炼上,而不是专注于学业。
回顾往昔,我问自己,如果只为了学会某种“神技”,是否真的值得牺牲自己的专业知识?最终,我决定将我的目标从追求卓越转向追求健康,并且开放心态,让“佛系”成为我的新的生活模式。我不会再强迫自己必须达到一定标准,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节奏,只要身体健康,就足够了。
另一位朋友B则拥有不同的经历。他曾是一名系统化训练2年的肌肉男,但B有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于热衷的事物,他会表现得极度痴迷;而对于讨厌的事情,则显得无比厌烦。当他毕业后,一直保持这种态度,不愿与打游戏消磨时间的人交往。
但随着工作地点从校园迁至上海,B发现自己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负荷,每周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他意识到过去那种激情澎湃已经不复存在,而且现在需要的是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而非追求低脂肪率或肌肉量。因此,“佛系”成为了他的新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接受并适应当前生活变化的心态,而非放弃努力或失去了动力。
"佛系"并不意味着没有目标或抱负,它只是表明了一种更加平衡、更具包容性的生活观念。在很多方面,“佛系”可能并不是被所有人所认同,因为它看似缺乏激励作用。但在涉及到运动时,“佛sys”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会占用大量时间,也不会造成过度疲劳,更不会导致伤害,却能带给我们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规律健康的一生。这,或许就是"佛sys"运动模式的一个缩影。你现在是否也正在尝试这样的“佛sys”?
通过这个过程,我认识到了真正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无论是通过哪种形式——是否严格要求自身,或是享受简单舒缓。而我相信,你们也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