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训练与科技助力相结合,团队保障全方位覆盖。从八十年代至今,中国举重队如何在欧美选手擅长的纯力量项目上称霸四十年?科学训练“严精细实”,每天六天都在训练,每项多组数多次数,都被记录得一清二楚。这是每天训练结束,中国举重队每名队员都要认真手写的训练日记。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们可以细致拆分出前蹲、后蹲、架上挺、高抓、高翻、宽硬拉、窄硬拉等十几种训练项目,每个项目都有重量、个数和组数的要求。精细化带来专业化,技术和力量的完美结合才能做到举重若轻。

而且,在体能方面,也同样重要。“举重是一项全身运动,当然需要身体能力。”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给出答案,这也正是中国舉舉隊科学訓練理念不断深化、创新訓練理念不断發展的體現。在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的前半段中,国家舉舉隊体能訓練與專項訓練的比重一度達到70%比30%,有的隊員甚至體能訓練占比達到80%。

通过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测试,队员们发现了各自在体能上的薄弱环节,比如普遍存在有氧训练心肺功能不足、核心力量缺失等,这些短板的存在恰恰导致了控制能力的减弱,进而影响技术稳定性,也容易导致运动员受伤。于是,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深入推进,将基础体能融入专项,使得科技助力成为提升比赛表现的一大关键因素。

除了这些,还有一支强大的外教团队,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注册物理治疗师、小针刀治疗师等,并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运动员受伤风险。此外,还有一支优秀医务人员,他们利用中西结合疗效好,对运动员进行疲劳恢复、中医针灸、小针刀治疗等,以确保运动员保持最佳状态。而反兴奋剂工作也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事项,不断加强反兴奋剂斗争,以“零出现”、“零容忍”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在东京奥运会期间,由于持续关注疫情防控情况,以及国际环境变化及其他可能影响比赛安全的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警觉,加强防范措施,为确保所有参赛者健康安全提供必要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相结合,是中國舉舉隊東奧會取得優異成績不可或缺的心智与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