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我国女排在国际舞台上遭遇五大挑战,引发了对比赛策略和队员素质的广泛关注。

问题一:缺乏替补火力

我国女排在比赛中显得过于依赖朱婷,她虽然身受伤痛,但仍然是球队不可或缺的主攻力量。然而,朱婷承担着过多的压力,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与支持。张常宁曾经有望成为第二个攻击线,但是她的脚伤问题再次出现,这进一步削弱了球队的进攻能力。其他主攻如刘晓彤、李静以及副攻龚翔宇,其攻击能力并未达到预期水平。

问题二:副攻表现不佳

随着郎平时代“南北长城”徐云丽和颜妮成为了支柱,我国女排失去了她们强大的拦网实力。目前 袁心玥虽然是奥运冠军功勋,但她的表现波动不定,而新人王媛媛、高意尽管身高出众,却无法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技术性球路。拦网作为抗衡欧美国家重要手段,我国女子排球队目前面临严重的问题,如时机判断、移动速度、手型变化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使得拦网形同虚设。

问题三:一传系统脆弱

中国女子排球队依赖一传系统,但当前这一体系并不稳固,容易被对手通过发球冲击打破。在国内,不少优秀的一传技术选手如惠若琪和汪慧敏,是能够顶住这种压力的关键人物。不过,由于惠若琪的心脏病状况限制了她在进攻端的作用,她在防守及小球串联上的经验值却极为宝贵。

问题四:发球技能不足

从新奥运周期看,跳发技术重新成为优势之一。我国女子排阵营中,只有刘晓彤具备跳发技巧,而其他成员几乎都是普通菜鸟级别,对付敌方跳发即使如此,也难以施加压力,让对手享受了一场舒适无比的反击机会。这明显表明我们需要提高发球侵略性和变化性的训练标准,以免落后竞争者。

问题五:锻炼新人效果有限,板凳深度浅薄

安家杰带领下的中国女子排组合备受外界期待之下,他给予年轻人才更多发展空间,同时也承担起提升成绩的大任。但实际上,这种既要锻炼新人又要保持成绩水准要求双重标准,使得团队内部并没有太多新的面孔尝试。而现在,我国女子排阵容中的板凳层次十分薄弱,这也是迫切待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