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期间,碳水该怎么摄入
可以遵遵循一个非常简单的碳水化合物饮食概念, 就是越接近健身训练的时间, 就要进食越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越远离健身训练时间就要进食越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训练前2-3小时
进食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全麦面包、燕麦等。
训练前15-30分钟
如果感到疲惫或状态不佳, 可以进食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如一小块土豆。
在健身运动过程中
健身时间短的就不需要补充了,如果健身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建议在过程中补充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香蕉,运动饮料等,个人比较倾向于进食香蕉。
我这个身有体会,自己也在减肥。怎么运动都减不了,没办法。只有控制饮食。每天早餐要吃好,中餐也要吃好,中午12点以后不吃任何东西,只吃水果。晚上实在不行,就吃玉米,南瓜等低碳的水果。
健身期间碳水的摄入主要取决于健身的目的。
碳水的重要性
无论增肌或减脂,适量的碳水摄入都很有必要。碳水吃进身体后,大部分为转化为糖原。肝糖原主要作用是稳定血糖,避免胰岛素的剧烈波动,达到控制体重,促进脂肪分解的目的。肌糖原则为我们运动提供能量,如果糖原不足,身体就会消耗肌肉蛋白来提供能量,造成肌肉流失,基础代谢下降,营养减脂效果。
减脂期间如何摄入碳水
减脂期间碳水的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2到4克是比较合适。
早中晚的摄入比例为4比4比2是最有利于减脂的。
碳水化合物的选择最好选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主食。这样能稳定血糖,降低饥饿感,达到控制饮食摄入的目的。
适合健身期间的主食
玉米,红薯,土豆,山药,紫薯,藜麦,荞麦制品,燕麦,意大利面,全麦面包。
如果以减重为前提的健身,除了要考虑血糖生成指数,还应考虑低热量。否则很容易热量超标,影响减肥效果。
我们首先将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大部分。
一个是训练前和训练后,一个是碳水的种类。
我们先看碳水的种类
碳水从分子结构上可以分为简单碳水和复杂碳水
对我我们普通人来说,不需要知道的过于详细,
我们只要知道简单碳水更容易吸收,也就是说更加容易转化成热量,而复杂碳水相比之下更难被吸收,也就是说更难被转化成热量。
而对于脂肪的形成,那肯定是越难被吸收的碳水就越难被转化成脂肪。
具体到食物中的碳水分类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难看到纯粹的简单碳水类食物。
举个例子,葡萄糖就是很纯粹的简单碳水,但一般来说我们也不会把葡萄糖当成食物来吃。
我们可以以葡萄糖为标准来判断碳水类食物的吸收程度,也就是食物的GI值。
GI值越高说明食物越容易被消化,也就是说越容易变成脂肪,越低效果相反。
现在很多饮食软件都有测食物GI值的功能,你在吃一种食物拿不准的时候可以查一下。
但我们也有更方便的分类方法
我们可以简单将碳水类食物分成米面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
米面类食物就是米饭、面条、馒头等等。
植物类食物就是玉米、地瓜、山药、芋头等根茎类食物
这两类食物基本就涵盖了我们饮食的全部了。
看到这里应该不难想象哪种食物更加容易消化吧?当然是米面类食物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被转化成脂肪。
训练前和训练后不同碳水的摄入
虽然说米面类食物更容易转化成脂肪,但这也说明他们有着吸收快速的优点。
而我们在训练前是需要进行碳水类食物的补充的,这个时候是可以适当摄入米面类食物,让更多的糖分进入血液,维持更好的训练状态。
而在训练后,我们也是需要补充碳水的,为了让血液中的血糖稳定,也为了加快身体的恢复。
但为了不让热量过快的积累起来,可以补充一些植物类食物,我个人喜欢山药,这里推荐一下。
这样既可以恢复身体,又能减少热量的储存,是个不错的选择。
很开心能回答你的问题
中等强度、超过2小时的锻炼,补充4-6g/kg体重碳水化合物,但对于体型较小的健身人士,很有可能吃不了这么多,因此4-5g的碳水化合物,对于一般健身爱好者来说,糖原的合成就足够了。
在运动后30-60mins,补充1-1.2g/kg体重碳水化合物。对于一个90kg的男生来说,需要补充90-108g碳水化合物;对于50kg的女生来说,则是50-60g左右。运动后的6小时内,补充高GI的食物或者简单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应该一起摄入吗
油脂和水果这些确实不适合放在一起吃,因为油脂会导致胃排空变长,而水果这些会快速发酵产生过多气体。油脂和蛋白质在一起吃最合适。如果要吃水果最好隔开一段时间,因为水果这些胃排空半小时就差不多了了,稍等下就没有问题。
你认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是什么比例?你认为一天摄入多少千卡最合适
每天必需的七大类营养素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为提供能量的,又叫产能营养素。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体内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不可以互相代替,需要有一个合适的供给比例。
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供能比例
我国居民饮食习惯是比较典型的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三种产能营养素比较适合的比例是:
成年人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
儿童因为生长发育的需要,蛋白质和脂肪的占比可以适当增加,达到占比的上限。成年人从预防肥胖和慢性病的角度考虑,脂肪需要严格控制在30%之内,而在一些超重和肥胖的人群中,脂肪已经超过了30%的上限,需要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量。
成年人每天能量的需要量
作为轻体力劳动等级的成年人,每天能量的需要量大约是:男性在2400千卡以内,女性在2100千卡以内,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量。
如果一个人每天有足够的体力活动,比如工作过程中的走动、做家务等,或者每周有一定时间的主动运动,这样的能量需要量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如果一个力活动量很少,工作以久坐不动为主,又很少有主动运动的话,建议每天的能量供给可以控制在1800千卡左右,是比较适合的,不至于出现超重和肥胖。
能量的需要量跟年龄、性别、环境、身高、体重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能量需要量,以不形成超重和肥胖为目标。
根据我们中国人的饮食特点,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占膳食总能量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为宜。早餐、午餐、晚餐三餐的餐次比是30%、40%、30%(3:4:3)。 年龄越小,对蛋白质以及脂肪的供能占的比例应当相应增加。脂肪摄入量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30%。
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多少的膳食能量,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能量摄入量和能量消耗要到达最佳状态才能保持平衡。而到现在为止,也无法直接测定成年人在自由活动情况下的能量消耗量。 能量消耗量又和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年轻的、体重越重者、劳动强度越大者,所消耗的能量越多。
WTO 用“要因加算法”来估算成年人的能量需要量。 即能量需要量=BMR(基础代谢率) X PAL(体力活动水平)。根据这个计算方法,可以推算中国居民成年人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以下表格可以作为日常生活参考。
既然膳食能量和体力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合理膳食同时,也要保证一定量的身体活动,每天身体活动量最好是要保证有6000步左右这样一个频率。吃动平衡,才能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