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任何运动之前,进行充分的暖身活动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准则(尽管仍有许多人选择忽视这一点)。然而,如果你完成了暖身后过度休息或没有保持适当的体温,那么这些暖身活动将变得无效。毕竟,暖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核心温度、心跳率、血流量和氧气摄取等指标,为即将到来的“高强度”运动做准备。如果你休息得太久或者环境温度太低,这些能力就会减弱,从而降低你的运动表现。
据一项发表在《肌力与体能期刊》(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上的研究显示,运动员如果在完成暖身后静止休息30分钟,其运动表现将比仅休息5分钟的选手低4%(大约20秒差距)。同时,这项研究还发现,环境温度越低,对选手影响越大。
虽然这可能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幅度的差距,但实际上对那些参与短时间竞赛的人来说,如2.4公里跑步和2.0公里划船这样的比赛,这样的差距对于专业水平相当的选手来说,可以导致名次下滑10名左右。在这些容易受到天气影响的情况下,选手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暖身状态,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如雨水)等待时间过长,就应该尽量避免身体冷却造成性能下降。更不用说跳过了动态热身,还会增加受伤风险!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我们就能理解20秒差别有多重要。那该怎么办呢?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应该:
在确定你的运动时间之后再开始热身,并确保热身后的休息时间不要超过5至10分钟,不要放松太久。
如果你离开或停止活动并且停留得很长时间,在重新加入时重新进行热身。(可以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或心跳来判断,如果与静止时相比没有显著变化,最好再次进行热 身)
在寒冷环境中进行锻炼时记得保持身体干燥,将汗水擦干净,或立即更换干净衣服,以防止散热过度。
在寒冷环境中锻炼时随时维持体温,不要让满头大汗被风吹拂,在健房中不要面向空调吹风;如果需要长时间等待,可以做一些动态操来维持体温。(参考:冬季锻炼不能轻敌!)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你应该:
到达比赛现场先观察环境寻找无天候限制的地方,同时养成室内动态操作为主导的心理习惯。
随时关注天气情况和大会通知,看是否有延迟,并把比赛日常训练中的生存周期纳入考量。
尽可能使您的热 身与比赛开始同步,无缝连接;在比赛过程中随时保持体温;尤其是在寒冷条件下的全程覆盖保暖衣物,并准备至少四套内衣备用以便更换。(参考:正确进行预备役训练!)
当比赛突然暂停并恢复,你应立刻通过动态方式维持身体处于竞赛状态,并提前询问大会是否提供额外的恢复机会。此外,当紧迫的时候,用单独运行或慢跑作为主要形式,而不是选择静态拉伸。
最后,请记住,即使是一小步提升,也能够带来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