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任何运动之前,进行充分的暖身活动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准则(尽管仍有许多人选择忽略这一点)。然而,如果你完成了暖身活动后却长时间休息或没有继续保持适当的体温,那么这些努力可能都白费了。毕竟,暖身的目的是提高核心温度、心跳率、血流量以及氧气摄取等指标,以便为即将到来的“高强度”运动做准备。而如果你放松得过久或者环境温度过低,这些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影响你的运动表现。一项发表在《肌力与体能研究》期刊上的研究发现,即使是专业选手,在完成暖身后短暂休息30分钟之后,他们的运动表现也会比仅休息5分钟的情况下差4%(大约20秒)。同时,研究还显示,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对选手来说影响更大。

虽然这可能看起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幅度,但对于那些参与2.4公里跑步和2.0公里划船这样的竞赛,这样的差距对专业选手来说意味着相当大的落差。实际上,这种时间延迟可以导致名次从10名位置滑落。

因此,对于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影响的比赛,选手们需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暖身状态。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如雨天)等待时间过长,他们就需要避免身体冷却导致性能下降。更不用说跳过整个暖身过程,还可能增加受伤风险!

观看一段视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20秒之间巨大的差异。

那么,该如何操作呢?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应该:

在确定你的运动结束时间之后再开始你的暖身。

保证你的恢复时间不会超过5到10分钟,不要让身体冷却下来。

如果离开或停止动作太久,并且回来进行时已经冷静下来,最好重新进行一次热身。

在寒冷环境中训练时,让身体保持干燥,如立即擦干汗水,或换上干净衣服以防止散热。

在寒冷环境中训练时,要随时维持体温,避免在满头大汗的情况下被风吹,而是在健身房里不要对着空调吹风。在休息期间穿上外套保暖,同时尽量避免拖延太久。如果需要长时间等待,可以通过动态操来维持体温。(参考:冬季锻炼别忽视!)

对于运动员来说,你应该:

到达比赛现场前先观察并寻找无需担忧天气变化的地方来进行热 身,同时养成室内热 身习惯,并采用动态操作为热 身的一部分。

关注天气状况和大会公告,以便随时了解是否有延期通知,将平日训练中的比赛结束时间纳入考虑范围。

尽量让热 身与比赛开始同步,无缝连接;在比赛期间不断保持活跃状态,不断地调整衣物以保温;准备至少四五套内衣备用,以备不时之需。(参考:正确执行预备性锻炼吗?)

当比赛中断发生的时候,用动态操或慢跑持续保持身体处于竞技状态,并提前询问大会是否会提供额外的恢复时间。

记住,即使是在紧迫情况下,也应该优先选择动态操或慢跑而不是静态拉伸作为预备性锻炼。(参考:做好了预备性锻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