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毒虫侵袭的现场救治 [日期:2011-04-13] 来源:极限网 作者:滑行的猫 [字体:大 中 小] 户外运动存在风险,出行需谨慎。这些风险不仅来自户外地貌本身,户外人本身的经验缺乏,还包括被野外各种动物、毒蛇、蚊虫等侵袭。如不幸遇到侵袭,切勿紧张,了解科学的急救处理知识,降低意外风险。 队伍咬伤 在户外被动物咬伤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动物的口腔内有大量的细菌,会造成伤口感染。被咬伤后得狂犬病的几率较大,这种病的危险性最大,会有致命危险。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任其发展,伤者将表现出越来越烦躁不安,出现怕光、恐水(对水产生强烈的厌恶感);甚至造成瘫痪等症状。急救时,如果没有疫苗,就没有治愈的希望。猫科、犬科、猿类以及一些动物都极有可能携带狂犬病,甚至一些蝙蝠也会携带有狂犬病毒。 除了狂犬病外,任何咬伤还都有可能引起破伤风,野外探险出发前,尽可能每个人都要注射破伤风疫苗。在可能出现狂犬病的地区,事先应当注射狂犬疫苗。 急救处理 一旦遭到动物咬伤后,要彻底清洗伤口,至少要用五分钟的时间冲洗残留的动物唾液,将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然后处理伤口流血,并将与伤后接触过的衣物清洗干净,防止二次感染,对伤后进行包扎。如果出发前没有注射过任何疫苗,在完成上述处理后,应尽快下撤,去最近的医院做全面检查。 毒蛇咬伤 野外活动时,在休息或经过蛇类喜欢栖息的草堆、石缝、枯木、竹林、阴湿处、溪畔等地的时候,应特别留意观察有无蛇类出现。一般情况下,蛇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但一不小心踩到蛇类或突然接近其身长二分之一的范围内时,就极有可能逃不过被咬伤的后果。 被出血性毒蛇咬伤后的症状为: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紫斑、淤斑、起水泡、浆液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孔流血、血痰、血尿、低血压、瞳孔缩小。抽搐、痉挛,6-48小时之内死亡。 神经性毒蛇咬伤的症状为: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神经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颚咽麻痹、口吃、垂涎、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呼吸衰竭,8-72小时之内死亡。 急救处理 以上症状一般在被咬伤后10-20分钟之间渐渐出现,若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时,则可判断为无毒之蛇咬伤,此时只需消毒、止血、包扎再送医注射破伤风或消炎针即可。 若不能确定是否为毒蛇咬伤,则仍需依毒蛇咬伤的急救方式处理。处理毒蛇咬伤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毒液进一步向体内扩散,先镇定放松,并让伤口的位置低于心脏。然后,沿毒蛇牙痕作十字形切口,进行冲洗和排毒,能有肥皂使用效果会更好。其次,在伤口上方5-10厘米处绑上绷带以阻止毒液运行全身,但不可绑太紧,留下一指空间为准,绷带应每2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0秒,并且最好在绷带的上方再绑上一条。尽量减缓伤者行动,迅速送医,向医生描述蛇的种类以便对症下药。 在急救过程中切忌用嘴吮出毒液,因为没有人可以绝对保证自己口腔内没有任何一丝伤口。 蜂类螫伤 穿越丛林时,经常会受到蜜蜂、马蜂或大黄蜂的侵扰,它们甚至会主动发起攻击,尤其是大黄蜂,被它蛰到会非常疼痛,任何暴露在外的皮肤包括脸部,都会成为易受攻击的部位。被蜂螫到时会出现红肿、疼痛、麻刺感、发烧、出汗、恶心、抽搐、痉挛、休克等症状。 行走在人迹罕至的草丛或丛林时,如果太接近蜂巢的范围,或者侵犯到它,就很可能遭到它们的群起攻击。跑吧!这是唯一的办法,但记得别落下东西,谁都不愿意再冒险回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