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希望大家在关注他们的飞跃高度时,也能关心他们的飞行疲惫与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高达6亿人次,学生群体近视率达70%,小学生甚至达到40%。这些数据揭示了当代青少年身体素质显著退步的情况。在一次简单的引体向上考试中,只需20个动作即可满分,但班级大多数男生都只能做5个,而女生则因跑步测试称肚子痛无法完成。在媒体频繁报道后,这些现象已成为常态,即使快要进入老年的人们也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时候相比,日子更好,但身体素质差距太大。”

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发现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关键所在。80后时代有更多兄弟姐妹,由于父母忙于赚钱养家,再加上孩子众多,没有时间悉心照料,因此“散养”成为了许多80后的童年记忆。而家庭教育宽松,小孩得以自由发挥,“弱肉强食”的环境促使他们不断增强体力。

从90后开始,大多为独生子的这一代,在父母细心呵护下长大。由于担忧孩子受伤害而恐慌,有任何磕碰都让家长不悦。此外生活水平提升,让室内活动如玩手机、平板、电脑等取代了80后的户外活动。一天下来几乎不需要消耗多少体力。

除了老梁提到的家庭教育问题,还可能存在其他原因。一方面享受生活是人的本性,但锻炼被认为是一种折磨很多人想拥有好身材却坚持不下去,因为运动难受而食物又诱人。这导致人们对健身持有偏见,一口气做完50个俯卧撑或20个引体向上1000米跑3分钟就能找到工作或挣钱吗?这是许多人的看法。但事实上,健康不能直接带来财富提升,却可以保证稳定的获得物质回报和享受当前生活状态。如果身体失去,那么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确实值得我们重视。好的身体不是要练出肌肉庞大的躯干,更重要的是能够像年轻人那样奔跑跳跃,不至于过早地像中年的样子走路。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