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健身的人有小肚子吗?

经常健身的人,会有小肚子吗?如果注意观察一下身边运动健身的朋友,肯定有些人还是有肚腩,有些人则身材出众、腰肢纤细。

那么,到底“经常健身”和“小肚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得先定义一下这两个名词才行,否则没法讨论。

(1)经常健身

“经常健身”中的“经常”,实质上说的是运动频率,但“经常”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比如,有些人认为一周运动一次就算经常健身了,而有的人认为一周运动四五次才算得上经常。

想要健身有效果,其效果可以累积,每周的运动频率至少达到3次。因此,本文中所说的“经常健身”,是指每周运动频率达到3次及以上者。

2)小肚子

怎样的肚子,才算是“小肚子”,也没标准。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穿着外衣时明显的大肚腩突起,肯定不叫小肚子。那叫大肚腩,或肥胖。

只有在脱去衣服后,腹部仍旧有较明显的赘肉(但又不至于在穿着外衣时令肚子明显突起),才算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小肚子”。

简单地说,本文中所说的“小肚子”就是,穿着衣服时看不出肚子外突,脱去衣服后,腰腹部有明显赘肉的情况。

那么,“经常健身”就一定没有“小肚子”吗?那可不一定。

有些锻炼者每周参加有氧运动3至4次,每次运动时长能够达到40至60分钟。但即便如此长期坚持,还是可能会有小肚子。

有人会奇怪,我都每周运动三四次了,怎么还会有小肚子?会!

实际上,对于一个运动新手(之前没有运动习惯,顶多偶尔运动一次),在刚开始进行有氧锻炼的两三个月里,只要能每周达到至少3次的运动频率(即经常健身),那么,减肥效果通常都会非常明显。一个月减掉几公斤体重,并不困难,尤其是第一和第二个月。

爱好健身运动的朋友请教一个问题,击打腹部有助于腹肌的形成吗?

首先明确的告诉你,击打腹部不会有助于腹肌形成的,腹部脂肪太多,要想腹肌显现,就必须减掉腹部脂肪,只有减掉腹部脂肪,腹肌就会显现出来。那么要想减脂,我们就必须了解脂肪是怎样被氧化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的这三大供能系统。第一种是磷酸原供能系统,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需要瞬间的巨大能量,身体通过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组合,获得巨大能量供应身体消耗。但此时的能量只能维持6-8秒的时间,这时就需要糖酵解供能系统的配合。

这里就要说到我们第二大供能系统,那就是糖酵解供能系统,在磷酸原供应的维持期间过了之后,身体通过葡萄糖和糖原的无氧酵解释放出更多能量(ATP),可供应的时间持续3分中心左右。而在无氧酵解下,身体肌肉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使肌肉疲劳,因此该供能系统也被成为乳酸供能系统而乳酸产生的原因,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这是为了防止肌肉过度疲劳而损伤。

以上两种供能系统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供应的能量巨大,让人产生巨大的爆发力,但持续的时间却不是很长。由此引申出我们今天的第三种供能系统,那就是有氧供能系统,它是利用脂肪、蛋白质、糖,三者进行搭配,进入三菱酸循环,产生的大量的ATP进行供能。有氧供能系统产生的ATP能量,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以看出它产能的速度很慢,不能提供瞬间爆发,但是,它的供应时间却是最长的。

就好比如我们平时跑五公里,我们不可能一次性一口气爆发式的跑完,但我们可以慢悠悠不停歇,保持匀速的跑完。生活中,跑马拉松的人他们就很清楚,能长时间跑十几公里,就是因为有氧供能系统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