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往中,掰手腕的互动不仅能增进气氛,还能展现个人的力量。通常情况下,体型更为庞大的个体往往会占据上风,但当面对专业的掰手腕运动员时,以小胜大已经屡见不鲜,这种反差让人感到好奇:如果健身爱好者与顶尖腕力选手进行握力的较量,是否有可能出现手被捏碎的情况?
这个问题深入思考后,我们发现掰手腕运动员虽以强悍的手臂著称,其握力并非必然能够达到同样惊人的水准。简单来说,握力和腕力是两码事。正因为如此,在2019年世界掰手腕4强出炉之后,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四位顶尖选手的握力。
首先是30岁的康加巴耶夫(Kydyrgali Ongarbaev),身高203cm、体重112kg的大块头。他虽然没有全力的表现,但他的握力依旧达到了81kg,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
接下来的是34岁的埃弗根尼·普鲁德尼克(Evgeny Prudnik),身高184cm、体重105kg,他在测量中显示出了118kg的巨大力量。这名选手凭借其卓越的人物魅力和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从比赛初期就迅速站稳了脚跟。
接着是24岁的小将维塔利·拉莱丁(Vitaly Laletin),身高186cm、体重100kg,他以超凡脱俗的速度打破了障碍,成为八强成员。在实际测试中,他展示出了122kg的大胆姿态。
最后,那位32岁、191cm、高且170kg重的大汉勒万·萨金纳什维利(Levan Saginashvili)——他拥有60cm的大臂和50cm的小臂,是所有选手中的最大块头之一。在测量过程中,他展现出了127kg惊人的力量,并且与众多熟知的人物如丹尼斯共同站在一起,他们几乎相差无几,只可惜丹尼斯因伤病退出了今年比赛。
通过上述5位选手之间不同水平的一比一对照,不难看出掰手腕运动员尽管拥有极佳的手部肌肉力量,但远未达到他们所擅长的腰部力量那般惊人。此外,由于5名选者的体重指数影响不同,其中最具优势的是维塔利,他甚至超过1.2倍,使得这些数据对于寻求提升自身抱持实用价值之健身者而言,便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不同训练方法对于提升抓把能力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硬拉或农夫行走等活动显著提高抓把能力,而类似卧推或弯举等动作则似乎并不那么有效,因此即便健身爱好者们努力锻炼,也很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显著提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健美爱好者的抓把能力差异性可能非常巨大,即使是在相同条件下竞技,也许只有专注于特定训练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但面对那些庞大的怪兽时,即使经过严格训练,你也仍然无法避免那种生疼感开始蔓延至每一个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