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揭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先弄明白“拳头”的力量是怎么来的。骨骼是不能产生任何力量的,只能算是一个架子,必须在肌肉的带动下才能发生移动,甚至是打出一记重拳。所以肌肉才是真正的“发动机”。

肌肉产生力量的大小主要受肌纤维的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神经对肌纤维的调控能力等影响。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一个人拥有和老虎一样粗的“胳膊”,谁的肌肉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呢?极减健身找到了一个相关的实验研究。

为了弄清黑猩猩到底有多强壮,美国科研人员对黑猩猩腿部的一些骨骼进行了研究。经过测量最大等长收缩力、最大缩短速度等指标,发现它们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致相同。而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黑猩猩的人类比肩时,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来增加有效推举力的方式,使得他们能够以相似体积的人类为基准,在同样条件下的体重训练中获得更多提升。

如果老虎和黑猩猩的情况非常相似,并且在同等粗细的情况下,他们分别挥出的掌力并不会比普通人大到哪去(主要因为快筋占比高造成了这种优势)。这时候还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骨骼对力的影响。

可惜的是,由于存在很多“费力杠杆”,这些都会很大的限制了每个生物真正利用其身体潜能所需付出的努力。在做肱二头臂弯举50公斤的时候,对于那些喜欢健身的人来说,这或许会感到很困难。但是在单脚踮起脚尖时,这表示小腿产生了一样的自身体重。这意味着虽然手臂围度与小腿相同,但由于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运动习惯,因此实际上的用力并不完全一样。

为什么这样看来,有着相同粗细的手臂,却会表现出来巨大的力量差异?这是因为骨骼结构给予我们的限制。“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你的拳头可以大幅度地运动),但同时也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实现这一点。而另一方面,“省力杠杆”则让我们省去了许多用力的过程,但是运动范围也因此被限制得更加狭窄(例如踢起脚尖)。

最终,要计算两人击中的物体瞬间变为0后所需时间以及最后得到冲量公式中的F值,即质量乘以速度除以时间。如果假设打击时间都是非常短暂且属于同一种类型,那么作用时间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致无异。但总之,这种情况下,最终结果将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速度及质量,而非简单直接比较两个生物本身实力的大小;而且这里提到的所有物理参数如压缩率、加速率都未包括在内,更别说是忽略了大量复杂性质的问题。此外,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只关注到了单纯的一次挥拍,而没有考虑持续状态下的功效,因为如果我们把它扩展到持续性的话,那些关于控制精确度和保持稳定性的因素就会成为新的考量标准。

尽管如此,或许这样的分析仍然存在许多待改正的地方,但对于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