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功率计的普及,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得到自己的训练与比赛数据,但是那些复杂的词汇、表格、曲线以及大量的数据,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才是更加重要的。以功率数据量化训练量在车友中已经非常常见,TSS,NP,IF,CTL/ATL等一众相关指标也不再神秘。然而,大多数的车友对这些指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则字面意义上,拿来就用。
“训练方式和数据分析方法具有普遍性,但是功率训练的妙处其实在于个体化的差异,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处的不同状态、要达到的不同目的,它让你更加了解自己。”《功率计在自行车训练和竞赛中的应用》的作者之一亨特·艾伦曾在接受采访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功率训练的不同。
和以往的心率训练一样,功率让你多了一个维度的反馈信息,并且这个信息相对来讲是客观和精确有助于你进一步提升训练效率,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对运动刺激后的适应过程,让你知道自己到底是进步了还是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利用功率训练前提是你需要有一个前期的一些历史数据作为分析背景基础,而功率訓練的大数据可以和自己的历史訓練與競賽資料進行纵向比較,也可以和他人進行横向對比。
因此,不仅仅是一次两次の數據對比,它更看重长期數據對比,让你对于自己的身体及表现有更清晰认知。这就是Garmin Cycling Club教練營舉辦的情義,是讓更多人了解力学,在專業教練指导下进行更加科学訓練,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Garmin作为自行車領域內知名品牌,将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開展Garmin Cycling Club教練營相關工作,全程开放教練認證。此外,由Locomo耐力運動研究院創始人王開元、前職業車手邢彥東徐剛,以及知名業餘車手吳云飛將成為Garmin Cycling Club教學團隊成員,以專業見解為我們提供全面的教育資源。
總結來說,這次活動旨在打造一個系統化、高效能的人物訓練體系,並通過實踐展示如何有效應用這種系統,使得每位參加者都能從中獲益最大化。它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地點交換或技術展示,更是一段長久而深刻的人生旅程。在這個旅程中,你將學習如何使用最先進科技工具來監控你的身心狀態,並根據這些數據制定出最佳策略,以達到個人目標並提高整體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