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遇到过一些人,他们对健身有着极高的热情,甚至在做梦的时候也会想起它。这种情况表明,这些人对健身真的非常投入。近期,我和几个朋友聊起了健身,我们都开始尝试“佛系”健身。以前那些总是觉得一天不锻炼就无法自持的人,现在却表现出一种更加轻松的心态。这让我感到意外。

我想先分享一下两个朋友的故事,以此来引起大家的共鸣。

我的第一个朋友A目前还在上大学,他正在读本科。在大学之前,就像大多数学生一样,A只关注学习,以实现考上理想大学的目标为主。但是在上大学后,一些网红健身达人的影响让A开始喜欢上了街头健身。街头健身与普通的器械训练不同,它不仅能提高身体灵活性,还能学会一些装模作样的小技巧。这类特点符合90后的个性张扬,所以A开始了自己的健身之旅。

然而,由于街头健身侧重体操,训练方式与器械不同的训练方式相比,新手受伤的风险仍然较高。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但为了学会别人不会做到的技能,即使梦中也幻想自己能够做俄式挺举。他坚持不懈,不愿放弃,最终到了期末时,因为花费太多心思于锻炼而未能取得理想成绩。面对这样的结果,A反问自己,即使学到了某种“神技”,满足了虚荣心,却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只有掌握专业知识才是最根本的事实,没有谁会因为你会做俄式挺举而给你机会。

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A转向了“佛系”生活,有时间就去锻炼,不再追求任何特别技能或成就,只要能够保持健康即可。

第二个朋友B则是一位长期在健房系统地进行器械训练2年的肌肉男。他有一种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对于喜欢的事情表现得极其痴狂,对于讨厌的事情则表现出强烈排斥的情绪。B一直都不喜欢那些整天沉迷游戏、浪费时间的人,因此他也不愿意与他们交往,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他毕业后工作搬至上海。

随着岁月流逝和生活变化,每当周末或者想到锻炼时,B都会回到他的老爱——运动。但由于这几年的忙碌和压力,他已经失去了当初那种激情奔放。而现在,他只是希望保持健康,不再追求低体脂率或肌肉围度,而是选择了一种平衡和谐的心态——“佛系”。

"佛系"并不意味着无动力,它更多的是一种内心平静,与世无争的一种生活态度。在很多方面,“佛系”被认为是不够好,因为压力可以推动我们不断前进。但在谈论到个人健康时,“佛系”恰恰适应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既不会消耗大量时间,也不会占用太多精力,更重要的是减少运动损伤,并带给人们轻松的心情、规律的生活以及一个健康身体。不追求变得更强大,只需要每天打卡完毕,然后离开;跑步机上的汗水,就是一切所需。这,或许正是“佛系”的模式所在。你现在是否也已经走上了那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