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往中,掰手腕的互动不仅增添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也让人对不同职业群体的身体素质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在2019年世界掰手腕大赛中,我们有幸见证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比赛和选手,这些选手以其卓越的腕力征服了观众的心。但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浮现:如果将这些顶尖掰手腕运动员与健身爱好者进行握力对比会如何?这种想法引发了人们对于握力的好奇心,同时也揭示出了关于身体力量和训练方法的一些深刻洞见。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四位在2019年世界掰手腕大赛中的4强选手。康加巴耶夫(Kydyrgali Ongarbaev)是一名30岁的大型运动员,他身高203厘米,体重112公斤,大臂围40厘米,小臂围37厘米。在测量时,他展现出81公斤的手握力,这只是他潜在能力的一个小部分。
接着是埃弗根尼·普鲁德尼克(Evgeny Prudnik),这个34岁的运动员拥有184厘米的身高、105公斤体重、大臂44厘米、小臂38厘米。他通过118公斤的手握力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维塔利·拉莱丁(Vitaly Laletin)则是一个24岁的小巨人,有186厘米高度、100公斤体重、大臂44厘米、小臂37厘米。这位年轻选手凭借超凡脱俗的速度从八强中脱颖而出,其122公斤的手握力显示出了他的惊人的实力。
最后,是32岁的大汉勒万·萨金纳什维利(Levan Saginashvili),他以191厘米高、170公斤重、大臂60 历母,小臂50 历母成为这场比赛中的另一个亮点。他的127公斤的手握力无疑震撼了所有人,并且让他成为了当时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即使丹尼斯,也因伤病退出今年的大赛,他们站在一起,给人一种非凡存在感。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韩国80 公斤级以下排名第一的胜者的故事。尽管胜者目前无法进入8强,但他的80 公斤的手握力仍旧令人印象深刻地展示了每个人的努力和实力的差异性。这五位选手之间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情景,其中一名运动员维塔利取得的是1.2倍以上的人类平均水平,使得大家更加清楚地理解到,虽然掰手腕运动员拥有一定的优势,但他们并不总能像他们那样使用全部力量去支配对方。
正如我们所知,对于普通健身爱好者来说,最有效提高抓力的方式通常包括硬拉、农夫行走或引体向上等举重活动。而相较之下,对于提升抓力的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如深蹲、卧推或弯举等活动。此外,由此可见,即便同样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健身爱好者,其间距可能会非常巨大,因为每个人的基础条件以及训练方式都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而这一点也是为什么即使具备极佳技术和专项训练背景的情况下,在面对那些拥有庞大肌肉量、高度专业化训练经验的大型肌肉怪兽时,一般情况下的普通健身爱好者可能难免感到压倒性的劣势。不过,如果能够专注于提高自身抓力的技巧,那么面对相同级别甚至更低级别的事务武术家或其他武术家的挑战,你们很有可能不会吃亏——至少不会完全吃亏。而真正的问题来了,当你不得不面对那些具有绝世天赋或者经过长期磨炼后变得无与伦比的人类机器,那么你的双肱骨就会感觉到生疼。你是否准备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