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任何运动之前,进行充分的暖身活动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准则(尽管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忽略这一点)。然而,如果你完成了暖身活动后却长时间休息或没有继续保持适当的体温,那么这些努力可能都白费了。毕竟,暖身的目的是提高核心温度、心跳率、血流量以及氧气摄入等指标,以便为即将到来的“高强度”运动做准备。而如果你休息得过久或者环境温度过低,这些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影响你的运动表现。一项发表在《肌力与体能研究》期刊上的研究发现,即使是专业选手,在完成暖身后静置30分钟,其比赛成绩也会比仅休息5分钟的选手低4%(差距约20秒)。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还显示,环境温度越低,对选手影响就越大。虽然这可能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幅度的降低,但对于那些参加短暂竞赛的人来说,比如2.4公里跑步或2.0公里划船这样的项目,这种差距相当显著。在这些竞赛中,只要比赛持续8到10分钟左右,一旦因为天气原因等待时间超过20秒,就可能导致名次下滑达十位。
因此,对于那些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影响的大型赛事,参赛者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暖身状态。如果由于某些不可预见的情况(例如下雨)而不得不延迟起跑,那么应该尽量避免身体冷却造成性能下降。此外,还有额外风险,如跳过暖身后的受伤风险。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通过观看视频来理解20秒之间的差异,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种微不足道但又极其重要的小节间隔带来的巨大区别。
那么,该如何操作呢?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应该:
在确定你的运动时间之后再开始进行适当的暖身。
保持每次休息都不超过5到10分钟。
在寒冷环境中进行时,要确保身体保持干燥,并且在停止活动后立即擦拭汗水,或更换干净衣服以防止散热过多。
如果必须长时间等待,可以采取动态操来维持体温,而不是静坐无动于衷。
对职业运动员来说,你应该:
到达比赛地点前先观察并寻找一个无需担心天候限制的地方进行最后一段恢复性训练。
随时关注天气状况和组织者的公告,并根据此调整你的训练计划,使之符合最终比赛时刻。
尽量让你的恢复性训练与比赛启动同步,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应养成定期使用动态操作为恢复性的习惯。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导致比赛暂停,不要放弃机会利用这个空隙维持最佳体温状态,同时准备必要物品以保护自己免受寒冷侵袭,如保温衣物头套等,以及至少四套替换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无论你是一名业余爱好者还是顶尖职业选手,都应当认识到正确处理恢复性训练和场地条件至关重要,以最大化提升个人表现并减少因疏忽引起的一切负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