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旨:终身受益于早期的游泳习惯,水平姿势下的血液循环比直立时更为顺畅,因此相同运动量下水中心率上升幅度小于陆地,对未成熟的心脏而言是一个较轻的负担。与陆地上的轮滑、跑步、打球相比,游泳不会对幼年骨骼和韧带造成伤害。尤其是在锻炼技能方面,掌握一种技能后,它将伴随我们一生不易忘怀。在老年人容易患骨关节病的时候,当许多陆地运动无法进行时,小时候学到的技能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游泳的基础正规姿势包括蝶泳、仰泳、蛙泳和自由泳(爬)四种,还有非标准的侧泳和狗刨式。如果能慢速蛙泳800米或自由1500米,就可以充分享受到游泳带来的健身效果。不过,如果在练习蛙泳时总是让头部露出水面,那么颈部就不得不长时间保持弯曲状态,这会对颈椎造成损伤。而为了保持浮力,我们必须始终处于僵硬且不能放松的状态,这样就达不到健身目的。因此学会换气并掌握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在技术问题上,最好还是找专业教练来辅导,因为年龄越小学习越快,并且更加规范。

专家建议:

健身游程倡导“慢速长距离”,运动强度应维持在中低有氧水平,一旦完成运动,不应使心率超过170次每分钟,即相当于减去年龄。此外儿童在26°C水温下应该避免超过30分钟实际活动时间,而青少年则可以达到30分钟,但最长不超过1个小时,每周至少进行1到2次这样的活动,以至于3到4次更佳。此外对于患高血压、高冠心病的人群,最好避免参加激烈竞技性的游泳比赛,以防发生意外。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由于课堂学习压力过大,他们可能需要每天参与数千米甚至更高强度的游训,这可能导致出现无明原因低烧以及体重增长减缓等情况。这表明只有极少数人适合成为世界级竞技选手,大多数人只适合进行健康性质的游戏。如果过早进入高度训练模式,不仅会毁掉潜力的苗子,也会损害他们原本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