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任何运动之前,进行充分的暖身活动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准则(尽管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忽略这一点)。然而,如果你完成了暖身活动后却长时间休息或没有继续保持适当的体温,那么这些努力可能都白费了。毕竟,暖身的目的是提高核心温度、心跳率、血流量以及摄氧量等指标,为即将到来的“高强度”运动做好准备。如果休息过久或者环境温度太低,这些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影响你的运动表现。
据一项发表在《肌力与体能》期刊(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的研究显示,当运动员在完成暖身后静止休息30分钟时,他们的运动表现会比仅休息5分钟的情况低4%(大约20秒差距)。同样地,该研究还发现,在更冷的环境中,对选手来说影响越大。
也许你会认为4%“不算多”,但这种差距对那些参与短时间竞赛的人来说却极为关键。例如,如果我们考虑2.4公里跑步和2.0公里划船这样的项目,它们通常只持续8-10分钟。在这样的比赛中,20秒甚至可以决定名次之争,一名优秀选手可能因这短暂的延迟而从前十名滑落至二十名。
因此,对于那些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影响的比赛,选手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暖身状态。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如雨天)导致等待时间过长,就必须尽量避免身体冷却造成性能下降。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还有额外风险,即受伤风险增加。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小幅度错误就能决定胜负,你会如何处理?那该怎么办呢?
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应该:
在确定比赛或锻炼结束后的具体时间再开始你的热身。
保证热身后的休息时间不要超过5-10分钟,不要让身体彻底冷却。
在寒冷环境中的锻炼时,要确保身体干燥,不要让汗水冻结。你可以立即擦干湿透汗衫,或换上干净衣服,以防止散热过快。
在寒冷环境中锻炼时,要随时维持体温。避免在全速运行的时候被强风吹拂,而是在停止活动期间加穿外套来保暖,并尽量缩短停顿以避免失去热量。此外,在室内进行动态练习以保持体温也是个不错选择。(参考:冬季锻炼需谨慎!)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你应该:
到达比赛地点之前先观察周围情况,看找寻无遮挡阳光的地方进行热身,同时养成室内动态练习作为主导性训练方法。
关注天气预报和组织者的公告,以便及时了解是否有延期通知,并将此信息融入平日训练计划中。
尽可能使得你的热身程序与赛事起始时间无缝对接。在赛事过程中,每次恢复和调整状态时,都要确保维持最佳体温水平。记得携带足够数量的手套、头套和紧急替换衣物以防御寒流,并准备至少四到五件内衣备用,以便快速更换。(参考:正确执行您的初级至高级预备工作!)
当遇到赛事暂停或重新开始的情形时,无论何种情况,都应通过不断移动并且动态操来维持身体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并询问主办方是否提供额外的可供使用的心理准备区用于缓解紧张情绪并重振精神。
最后,当面临紧迫情况而不得不迅速选择一种有效方式来补偿缺失的一段调节周期,最好的策略是采取单一形式动态操,如慢跑,而不是静态拉伸。这是一个既安全又有效地保证自己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计划的问题解决方案。(参考:您是否正在正确地实施您的初级至高级预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