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遭遇“酱油”考验:27岁程序员的横纹肌溶解之谜,究竟是训练过猛还是体质不适?

在健身的道路上,不乏磕碰,但横纹肌溶解这类运动损伤却频繁登上新闻头条。近日,一则来自杭州的小董事件让人深思。这位27岁的程序员身高177cm,体重62kg,因希望显得更加壮实而开始健身,并请了一名私教。在一段时间内,他进行了2组深蹲、3组弓步蹲和2组器械锻炼,每天约1小时后,出现了小便变为酱油色,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需住院治疗。

网友对此案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指责教练不够专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可能是运气不好。但事实上,小董本身就有中断健身再重新开始的历史,这与横纹肌溶解易发群体相符。此外,他表弟曾因参加校运会患有此病,更增加了家族遗传因素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发生横纹肌溶解后会发展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当球蛋白水平超出5~15mg/L时,即可判断为这种情况。此外,还有一些特征,如持续性的酸痛、症状出现于运动后的几小时至48小时之间以及尿液颜色的变化,都能作为预警信号。

从多个运动性横纹肌溶解案例来看,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然而导致这种状况并非仅限于过度运动,还包括创伤、高温或低温暴露、饮酒以及药物等诸多因素。因此,要避免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实施合理强度、循序渐进且周期性的锻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