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遇到过一些人,他们的梦想中都有健身的影子。即使是这样,近期我发现,即便是这些对健身情有独钟的人,也开始尝试“佛系”健身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究其原因,我决定先分享两个朋友的故事,以此来引起大家的共鸣。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A,他在上大学之前一直专注于学习,只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在网络上的健身达人们影响下,A开始热衷于街头健身。他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它不仅能让身体变得灵活,还能学到一些装逼的小技巧,这些特点与90后年轻人的张扬个性相契合。

然而,由于街头健身更偏向体操,它和传统器械训练方式不同,对新手来说受伤风险较高。A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挑战。但为了学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即使他做梦也会梦见自己能够做出俄罗斯挺举,他坚持不懈。他花费大量时间在健身上,但最终他的成绩并不理想,因为他投入太多精力去追求非专业知识方面的事物。而且,没有人因为你的俄罗斯挺举给你发offer,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A选择了“佛系”模式,有空的时候再去锻炼,不再追求那些难以实现的心愿。

另一个朋友B,在加入某家健身房系统训练两年后,已经拥有了显著的肌肉力量。但B有一种极端的情感反应:对于喜欢的事物,他会表现得异常狂热;而对于讨厌的事物,则表现出明显厌恶。他对待游戏玩家特别鄙视,用这作为分隔自己与他们之间界限。但自从工作后,每天都忙碌无暇,从周末才抽空去打卡,这几年的生活变化使得身体素质大不如前,而原有的激情也逐渐消散了。现在他的态度变成了:“只要身体健康就好”,放弃了一切低体脂率和肌肉围度的追求。

其实,“佛系”的概念并不是完全放弃努力,而是一种平衡、冷静地面对事务的心态。在这个意义上,“佛系”恰好适应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既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又不会消耗大量精力,而且还可以减少运动损伤,同时带来轻松的心情、规律生活以及健康身体。不需要成为最强,只需每次打卡、跑步留下汗水,就算完美。这或许就是“佛系”模式吧。你现在是否也在尝试这种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