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训练中如何补水?
健身过程中,排汗量明显加大,会很快产生口渴的感觉,这时不论是身体还是感觉上都需要补水。不过,健身时补充水分不正确,不仅没有效,还会导致身体其他的健康问题,那么健身时该如何正确补充水分呢?
健身前补水3忌
1、忌健身前不喝水
不少人常忽视健身前的水分补充,甚至错误地认为,健身前喝水会引起胃痉挛。事实上,健身前补充的水分是内“预留”的水分,这些水分会在健身过程中,伴随着身体出汗后被转化到血液中,是重要的科学补水时机。
2、忌健身前过量饮水
健身前过量补充水分,不但会稀释内的体液,破坏电解质平衡,还会使血容量上升加重心脏的负担。此外,胃中留有大量的水分,健身时水来回震荡,会造成身体不适。补水最好在健身开始前30分钟左右,补充量控制在300-500mL范围内。
3、忌饮用含糖量较高的饮料
最好是选择白开水,饮用含糖量较高的饮料会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低血糖;也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因为这些饮料具有利尿作用,会加快水分的丢失,破坏体内水平衡。
健身中补水2忌
1、忌一味喝太多白开水
汗液中主要的电解质是钠和氯离子,还有少量的钾和钙。长时间健身时,流出的汗水中钠的含量最多,而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大量流失会导致无法适时地调节体液和温度等生理变化,这时光补充水分已不足以应付电解质的流失。如果健身时间在1小时以上,可以适当饮用电解质饮料,温度在8-14℃为好,以补充高强度健身后电解质的消耗。
2、忌一次性大量补水
健身过程中,补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一次性补水量过大,会把过量的水分骤然带入血液中,血液的容量随之迅速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脏负担,破坏了电解质平衡,进而影响肌肉的力量及耐力。科学补水方法为每半小时补水100-200ml,或者每跑2-3公里补水200-300ml,以800ml/h为限(吸收水分的速度是每小时最多800ml)。
健身后补水2忌
1、忌喝冷饮吃冷食
剧烈健身后饮用8-14℃的温水为佳。喝冷饮吃冷食,会使肠胃里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而迅速收缩,使消化道蠕动增加,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消化和吸收食物的速度变缓,引起腹痛、腹泻。另外,健身后由于血液循环的加快,咽喉部充血,如果突然受到冰冷的刺激,就会造成局部紊乱,引起喉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2、忌大量喝水
健身后补水应遵循先少后多的原则,逐步补充水分。可以先用水漱漱口,滋润口腔,喝少量的水,然后在健身后的20-30分钟内,补充150-200mL含糖10%左右的糖盐水最为适宜。这种补水法不仅可以补充内因健身而流失的能量和电解质,还可以加速乳酸的分解。之后则要补足水分,补充的水量达到丢失体重的1.5倍较为适宜,这样补水可以有效补充丢失的水分,有利于消除人的疲劳感,稳定血糖水平。
在健身出汗导致体液减少达到体重2%的时候,身体的力量和耐力就会减弱;达到4%以上,将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热射病(重症中暑),甚至更严重的情况。所以,在健身中一定要正确补水,补对水。
【更多优质健康科普文章和健康问答,向专家咨询肩颈腰腿关节疼痛等问题,参加免费送治疗仪活动,请关注“华络健康”头条号,可点击华络健康头条号菜单下“赠机活动”进入,也可以发私信咨询详情】
健身前 为了使体内细胞达到最佳水合状态,防止运动过程中发生脱水,可以在运动前2小时左右,补充大约 500 毫升的纯净水。运动量较大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含糖和电解质的水 ,但一定要避免在运动前20~40 分钟补充糖类饮料,以免刺激胰岛素上升,反致血糖降低。运动前一次性喝下大量的水,可能会产生饱胀感,进而影响运动的效果。但如果从事剧烈运动,那就需要摄取更多的水分以防脱水,这不仅是为了防止身体因过度缺水而虚脱,还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始终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
健身中 运动中补充水分,不仅可以使运动状态保持良好,减缓运动引起的心率和体温的上升,还能改善皮肤的血流量,防止脱水。因此,运动中应注意补水,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处于口渴状态,一般每 15~20 分钟就要喝一次,每次100~200 毫升。每次休息时只需要喝两三口水,因为水分从摄取到进入胃肠被吸收,大约需要20~30 分钟的时间,一次喝太多的水,反而会使水集中在胃里,不能真正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甚至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过重的负担。常规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只需补充白开水或纯净水;运动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可以在运动过程中补充运动饮料。
健身后因为身体还处在兴奋期,心跳速度也没有马上恢复平缓,因而在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的前提下,节奏尽量和心跳保持一致,再间歇式地分多次喝。这样才能让心脏有序地、充分地吸收水分。无论是健身前、健身中、还是健身结束后都不要喝过冷的水,以免对肠道进行过分的刺激,喝温水最好。
健身中身体会大量出汗导致盐分和一些维生素流失,但也不能运动后口渴而一次性喝太多的水这对身体没好处,正确的健身补水是健身前先喝杯温水运动中适当的补充淡盐水或柠檬水,要记住运动完不能大口大口的喝水要小口小口的喝也可以喝纯牛奶来补充蛋白质,冰的饮料最好不要碰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健身,是不是只要冒汗就能达到效果?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健身,是不是只要冒汗就能达到效果?不是的,健身的效果,在于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先说一下出汗,外界气温升高,体内产热增加,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兴奋等情况下,都会出汗。就天气而言,炎热的天气很容易出汗,一开始运动,就会出汗;寒冷的冬天,一些运动,即使运动半天也不一定出汗,但是已经达到了运动效果。
对来说,汗起着调节体温的作用,在一定运动强度的情况下,血液循环会加快,体温会升高,出汗能使体温下降。而在寒冷的季节,汗腺和毛孔收缩,不容易流汗,也是是防止体温散失。还有,不同体质的人,同样的的天气或者运动强度下,有的出汗多,有的出汗少,所以出汗不是运动效果的标志。
达到足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才是健身效果的保障。以提高体质为目的的训练,每次至少应该半小时左右;以减脂为目的有氧训练,每次应半小时到一小时,并要保证相应的运动强度;以增肌为目的的器械训练,则应训练到位,不同部位的训练都应有足够的训练组数和次数。
谢谢邀请。
中医讲,要“动汗为贵”。就是说,在锻炼过程中,一定要练到微微出汗,才能达到锻炼效果。
身体排毒有三个途径:大便、小便和排汗。
人们在锻炼过程中,通过身体出汗,会达到排除身体内废物垃圾的作用,从而使体内干净,血液干净。
当我们出了一身汗之后,就会换衣裳,洗澡。因为,这时候身体会有一股酸臭味,我们时常叫作臭汗。而长期锻炼、运动,经常出汗的健身爱好者们,即便练到大汗淋漓,也没有我们常说的臭汗。
这就是排毒的好处。
人们常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在这里,还可以稍微做点改动:“请人吃饭,不如劝人流汗”。
生活中,我们就是应该培养成一种意识,就是坚持锻炼、运动,排除体内废物垃圾,一身清爽,愉快生活。
有的人不能正常出汗,长期不出汗,血液中的废物垃圾就会越积越多,埋下心脑血管病的隐患。
现代人贪图凉爽,整个炎热夏天就待在空调房间里不动弹、不出门,还把温度调在十六七度,很伤身体。一些人因此得了空调病,手脚发凉,甚至还有人得了面瘫。
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在夏天,要注意清心静气,力避烦躁不安,搞好养生。
与之相反,对于劳动者,尤其农民工来说,一定要注意夏季防暑,避免在炎炎烈日下长时间工作,不能贪图挣钱,就伤害身体健康。
对于夏练三伏的运动锻炼者来说,一定要避开中午高温时间,选择在清晨或晚上的时间段运动。要掌握好运动的时间,适量运动,防止长期、大量的出汗,出现失水状况。
夏季运动要把好补水关,运动前后要及时喝水,但不能在运动完毕后就咕咚咕咚的大量喝水,由于补水过急,身体不能充分吸收,还因为大量出汗,而把水分过快排出体外,不能起到及时、有效的补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