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任何运动之前,进行充分的暖身活动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准则(尽管仍有许多人选择忽略这一点)。然而,如果你完成了暖身活动后却长时间休息或没有继续保持适当的体温,那么这些努力可能都白费了。暖身的目的是提高核心温度、心跳率、血液循环以及氧气摄取等,为即将到来的高强度运动做准备。如果休息过久或者环境温度太低,这些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影响运动表现。
据一项发表在《肌力与体能研究》(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运动员如果在完成暖身后静止休息30分钟,其运动表现将比仅休息5分钟的选手低4%(约20秒差距)。此外,该研究还指出,在更低的环境温度下,对选手来说影响会更加显著。
虽然4%的差距可能看起来不够严重,但这项研究选择了2.4公里跑步和2.0公里划船这样的项目,这两种竞赛通常持续大约8-10分钟。对于专业水平相当的一般运动员来说,这样的差距足以导致名次下滑十几名。在易受天气影响的大型比赛中,选手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暖身状态,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如雨天)等待时间过长,就应该避免身体冷却导致性能下降。更不要说跳过暖身还增加受伤风险!
观看视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20秒差异意味着什么。那该如何操作呢?对于一般人来说,你应该:
确定你的运动时间并提前开始你的动作。
保持你的休息时间短暂,不要超过5至10分钟。
在寒冷条件下的训练时,要确保身体保持干燥,例如擦干汗水,并穿戴干净衣服以防止散热过多。
在寒冷条件下的训练时,要随时维护体温,比如加穿外套保暖,而不是拖延太久。如果需要长时间等待,可以通过动态操来维持体温。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你应该:
到达比赛地点之前先观察环境寻找无天候限制的地方,同时养成室内进行动态活动作为预备性措施。
关注天气状况或官方报告,以便及时了解是否有延期信息,并将这个考虑因素融入日常训练中。
尽量让预备性活动与比赛开始时间无缝对接,在比赛过程中随时保持活跃状态,以防止身体冷却。此外,还要准备必要装备,如保温服装和换洗衣物,以应对不同场合需求。
如果比赛被迫暂停,可以通过不断地做一些简单动作来维持体育锻炼状态,并询问组织者是否会提供额外恢复期间再次进行预备性活动机会。
最后,如果紧迫情况发生,最好选择快速且有效的心肺锻炼,如快走或慢跑作为预备性措施,而不是静态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