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通过健身不仅追求身体健康,还渴望强大,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会不断增强,最终达到碾压常人的境界。然而,现实往往与梦想有所出入。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美好的愿景并不经常出现,因为我们的身体机能限制了这种提升的可能性。
当我们进行健身训练后,体质自然会得到显著提升,这主要是由于骨骼肌的增强。例如,一旦经过抗重量训练,肌纤维就会变得更加结实,而神经对肌纤维的募集能力也将上升,使得发力协调性更佳。这时,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连续10年以上坚持健身,上述能力不断进步,最终结果难道不是“碾压”普通人吗?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由于激素水平和肌纤维类型等因素,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其肌肉生长速度是不一致的。越到后期,增加肌肉大小就越困难。这一点可以通过FFMI(Fat-Free Mass Index)公式来估计一个人潜力的增长。
其次,由于神经细胞高度分化,它们通常无法再改变功能,也就是说,对于信号传递来说,并没有太多空间去提高效率。而且,在长期锻炼中,神经对肌肉募集能力很快就可能达到极限。
第三,当谈及耐力和力量训练之间的相互干扰,我们可以看到马拉松运动员和力量举重运动员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领域内,也很少有人能够同时成为世界冠军。
最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健身效果上的表现也有所差异,比如30岁之后,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保持体能增长。此外,还要考虑到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老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是什么让某些人能够“碾压”一般人呢?答案是他们可能只在某个方面或几方面突破了常规。但这还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时间推移,每次进步都变得愈加缓慢。如果前5年的努力已经足以让你超越大多数人,那么接下来的5年再额外提升3成,你是否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Jan Kares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从16岁开始每天做引体向上,并最终成为了一名攀岩爱好者和教练,他现在45岁依然坚持这个习惯。他完成630个引体向上需要30分钟,更是60分钟内完成1124个引体向上,但他的深蹲成绩只是普通者的水平。这样的数据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但他距离记录保持者的标准还有远方路要走。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为了超越平均水平,那么三五年的努力即可满足。但若你渴望挑战自己极限,无论历时多久,都值得尝试。